隔天早上起床,清理一下車子。
對面幾三組房客已退房離去
在餐廳內用餐後再清潔一下車子準備出發。
騎上彩虹橋,前進清水斷崖。
往東方太平洋前進~
早晨的太平洋景色,天色稍微陰暗。
崇德隧道,清水斷崖的觀賞地點之一。
進入隧道持續前進。
崇德隧道北口停車場有個休息處,休息處的景觀平台旁有個石階,沿著石階走下去會到崇德海灘。
不過這也是我回去之後才知道的事,下次有機會會到崇德海灘看看。
匯德隧道,全長1.5公里,為蘇花公路最長隧道。
匯德隧道北口。
通過匯德隧道後的北口也有個休息處停車場,入口處進入可以到欣賞到太平洋海岸美景。
清水斷崖有三處休息區停車場可供停留休息觀賞美景,由南向北分別為「崇德」、「匯德」、「和仁」三個隧道。
有到訪清水斷崖欣賞美景的朋友,下次到這邊經過這三個隧道口,有時間停留不妨來這三處看看美景。
前面有遊覽車慢速前進,稍微有點塞住。
跟著導航行走,不知不覺已經過了清水斷崖一段路。
錦文隧道,長440公尺,隧道名稱是為紀念在清水斷崖督導搶修工事時遭落石擊中而墜海殉職的吳錦文段長。
前面越來越多遊覽車,只能緩慢前進。
殉職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原碑立於1922年11月,是紀念日治時期不幸殉職的51位築路工人,現存為後續修建。
感謝你們這些工程先烈的辛苦與犧牲,造就現今台灣沿海公路歷史的繁榮與便利。
經過和清隧道後,來到清水斷崖北端。
太平洋海岸,天色朦朧。
清水斷崖北端景色。
找了一處超大避車彎停留欣賞景色。
跟蘇花公路太平洋合照一下。
大小老婆+蘇花清水合照
我也來合照一下
拿出學士服~
剛好遇到一對夫婦下車欣賞美景,請他們幫忙拍照。
這對夫婦早上5點從台北走北宜後接蘇花南下來花蓮吃喜酒
跟他們聊天一下原來這位先生也是重機車友,騎的車是凱旋的街車。
他說他也剛買了一台TMAX530給他剛考到重機車駕照的兒子。
他也很喜歡騎車出來玩,只是如果要載老婆的話老婆都只坐車,所以載老婆都要開X5。
太平洋海面的船隻
看一下導航,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再合照一次就得走了,不能太貪心逗留太久。
沿著原路回去,雖然很想繼續走蘇花往北,可惜要等下次囉。
蘇花清水斷崖南邊的7-11崇德盈門市,屋頂是城堡外觀,上面有部落的圖騰。
附近北邊就是達基力文化部落。
休息片刻又準備繼續前進
雖然雨暫時停了,下午還有一波鋒面會進來,要把握此刻把後面想去的行程完成。
看到這個就代表你過彩虹橋囉
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
剛好路過,決定下車買一下名產。
花蓮蠻多間麻糬店的,這間的麻糬比較有Q彈的口感軟硬適中,口味比較偏清淡不會過甜剛剛好。
載不回去的請店家寄快遞
花蓮真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
切入193縣道往七星潭前進
本來以為193是七星潭前的小小縣道。原來這條193縣道來頭不小,現為"台灣最長縣道",也是花蓮唯一境內無跨縣市南北向的縣道。
110公里長的193縣道北起海岸線至花蓮新城,南至山線至花蓮玉里。
改天有空可以看看有沒有機會"路過"一下,台灣想騎的路實在太多了。
進入七星潭風景區,白天跟晚上完全是兩個樣。
七星潭海濱公園,右邊的區塊是石雕公園。
石雕公園內有個帆船石。
公園內的路似乎是自行車道,看到不少人騎著自行車(這邏輯似乎有點怪?)。
時間有限,直接先往海邊前進。
這邊往下走就是七星潭的礫石海灘
靠公園的礫石都是小碎石,越往海岸走礫石比較大顆。
夏天到了就是要吃個冰
太平洋海岸的船隻,似乎是出去抓魚的漁船。
海邊的小朋友玩的很HIGH,整個人埋在礫石裡。
來幫他特寫一下
依照慣例要穿一下學士服代表一下應屆畢業生
有人在海邊釣魚,釣魚就是一種閒情逸致的活動,可以閒閒的等一整個半天。
七星潭景色,前方是太平洋。也許你會好奇七星潭明明就是太平洋為何叫做"潭"?
其實這個海灘看起來半月型像上弦月,原地名為月牙灣。
而七星潭這個地方位於月牙灣較西方內陸有個聚落,聚落內有著數多個潭,其最大的潭為代表名為七星潭。
後來因為日據時代建設將潭填為平地,以前的七星潭位於現今的花蓮機場,然而七星潭並沒有因此而完全消失,位於東華大學創新研究園區內的涵翠湖就是原來七星潭的其中之一潭。
七星潭聚落的居民離開原來的七星潭後向東移居到月牙灣,因思念之情將月牙灣稱之為七星潭,此名就從此沿用至今。
所以這個海灣才會叫七星潭又名月牙灣,說來也挺複雜的,怎麼會後來的聚落反客為主把月牙灣篡位改名七星潭,反正這就是歷史。
來幾張畢業生限定照
我也拍一下
畢業囉~~~
忘憂海灘
海灘上的鵝卵石 不知道是從哪裡滾來的呢?
還是別人把他載來的?
海灘上有不少晶瑩剔透的鵝卵石,不過要找找就是了。
尋找漂亮的鵝卵石
看著海發呆
找著找著想來脫鞋子玩水
邊玩水邊找石頭
埋頭苦幹
老婆也下來玩水
是不是很涼呀
礫石砂灘的好處就是上岸用石頭滾一滾腳就乾了
真想死賴著不走啊,我不要離開花蓮呀。
前方的小朋友玩的正high
整個人都泡到海裡去了
來幫他特寫一下
腳乾了準備上岸
上岸看到賣椰子的,來解渴一下。
尚天然a啦
再逛一下準備離開
請一對夫婦幫忙拍照
拍完夫婦說我們擋到標誌了,決定再幫我們拍一張。
石雕公園的帆船石
拍照留念
我也來一下
準備回台中了,真是不捨呀。
來到中橫東段口
往著西邊回家方向前進
長春祠起先的對外聯絡道是仙霞隧道,但是仙霞隧道路段時常有落石,後來中橫入口端已不對外開放。
所以現在走的是長春橋,現今的對外聯絡道。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沿著長春祠山壁之字型步道一路往上走,會走到太魯閣樓。
小老婆合照一下
又到了合照紀念時間
照片中你會發現長春祠右方的山壁灰禿禿,右側山壁經常每逢颱風地震會有落石。
最早的長春祠位置就在灰禿禿山壁下方。
也因為如此長春祠已經遭落石擊中兩次。
之後長春祠向左方移動約300公尺並重建。
現在的長春祠是第三次重建的建築物,於民國78年重建,與我同年生。建築年齡26年,也是三代建築中最長壽的長春祠,看來向左移動建築有避免被落石擊中的成效。
以下為歷代長春祠珍貴畫面
民國69年~民國76年第二代建築。民國76年因落石坍方擊中,建築年齡7年。
民國47年~民國68年第一代建築。民國68年因賀璞颱風來襲被坍方的巨石摧毀,建築年齡21年。
長春祠步道
「長春聽濤」大石,偌大的紅字看來震撼。該大石的由來,相傳是長春祠正下方的湧泉由山壁間傾瀉而下,民眾走進步道時,可聽到如濤的聲音,象徵煩惱如濤水般沖走,帶給心靈上的愉悅。
再拍一張照,準備出發。
寧安橋,橋下有著不動明王廟,中橫開鑿至今從來沒有被摧毀過。
寧安橋右方的紅橋是舊寧安橋,為中橫開鑿當時最長的單孔橋,寬度只有一個車身寬。
又回到銀色大崩壁
道路兩旁的落石排列的相當整齊
這台車不知道怎麼進去的
快速通過銀色大崩壁不要逗留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遠遠有一台交通局工程車開過,辛苦你們了。
被切了一刀的山壁
離開銀色大崩壁繼續前進
溪畔到囉~
溪畔水壩,建造於日據時代民國29年,利用水位高低差做為動能發電的無閘門放流水壩,於民國67年後與立霧發電廠整合為閘門式水力發電水壩。
溪畔水壩旁的志清亭
有點藍白色的立霧溪
近看水壩上游的立霧溪,有點像倒入牛奶的湖水,藍色底部帶有一點白色。
靠近燕子口前的矮矮紅綠燈
準備進入燕子口
燕子口入口石牌
山壁上有著一個一個洞穴,名為壺穴。壺穴因地下水與立霧溪水流長期侵蝕所形成天然洞穴,雖然這邊叫燕子口,但這些洞穴並非是由燕子啄出來的。
與峽谷間的壺穴合照
因為會有落石的危險,進入燕子口是要戴安全帽的,所以騎車過來的人可以就此不脫安全帽囉。
我也來合照一下
燕子口命名由來,是因為燕子時常在山谷與壺穴之間嬉戲覓食,在春夏之際常有雨燕、洋燕成群覓食盤旋而由來。如今因為越來越多的觀光人潮打擾,大部分的燕子已經搬離這個區域。
轉彎處有著飛燕迎賓四個紅字
蔣經國先生的書畫老師—高逸鴻先生的書法兼擅四體,行書尤為精妙在燕子口留下「飛燕迎賓」四個字。
美麗的山谷
扶手上停了一隻蝗蟲
與美麗的山谷合照
隧道間會有落石的風險,此地不宜久留。
離開燕子口前半段
後方峽谷還有個知名的印地安酋長岩石,不過因為我是屬於那種走到哪玩到哪不會特別做太多功課的人,所以沒有特別去拍那座岩石。想看印地安酋長岩石的人網路上很多都Google的到。
經過靳珩橋
靳珩橋旁有個靳珩公園,對面有個涼亭,名為釀碧亭。
燕子口沿路已經看不太到燕子
這裡是今天來唯一有燕子的地方XD
過了這邊出去就是出口了,燕子口的景色也進入尾聲了。
靳珩隧道
從2009年九曲洞就無限期封閉,所以沒辦法看到九曲洞的景色。
等到2016年新的九曲洞景觀步道完工開放後,就能一窺九曲洞的景色了。
真是令人期待
「慈母亭」,是當時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
慈母橋,名稱由來是據說曾有位少年在此被洪水沖走後,其母仍每日在此望兒早歸,深受感動之後人於是將此橋命名為「慈母橋」。
過天祥隧道後到天祥遊客中心吃午餐準備回家囉。
山豬肉燴飯很好吃的明山餐廳
山豬肉燴飯,印象中是160的樣子。價格算不便宜但很好吃,也算是物超所值。
臭豆腐跟竹筒飯就稍嫌普通
而且竹筒飯裡面的飯居然真的全部只有飯沒有料...跟之前吃過別種的竹筒飯有很大落差。
在遊客服務中心休息一會兒逛逛後就準備回家了,開心的兩日遊但還是有點不捨離開。還有很多地方沒辦法好好的作深度旅遊,也許下次有機會還能走一走白楊步道與長春祠步道。
快樂的兩日遊美中不足就是在天祥之後西邊鋒面迎面而來,隨即雨勢越來越大。在天祥這邊看了雷達後就先穿上雨衣一路回埔里休息後回家。美麗的花蓮,下次再見啦。
留言列表